致敬学术界“盗版女王”——Sci-Hub背后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论文 徐 自远 647℃

导语

2015年6月,一名哈萨克斯坦女孩收到了一封来自全球最大的学术出版集团Elsevier(爱思唯尔)的邮件,这封邮件的抬头就是“YOUHAVE BEEN SUED”(你已被告)。

同月,Elsevier赢得诉讼,她被判需向其支付1500万美元的罚金。

一周后,American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学会,ACS)也对她发起了诉讼,11月,ACS赢得诉讼,她被判需向其支付480万美元的罚金。

这名女孩叫亚历珊德拉•厄巴科扬(AlexandraElbakyan)。

2012-2014年,在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HSE),一个室友,还有一台由13块硬盘组成的服务器,挤在一间狭小的学生宿舍里。

这台服务器的主人——厄巴科扬是一名高等经济学院在读研究生,而这台藏在宿舍里的简陋服务器,是一个名叫Sci-Hub的网站主机,上面有六千四百万篇供全世界所有人免费下载的学术论文。

厄巴科扬无所谓的耸耸肩,1500万美元与480万美元的罚金对她来说又有什么区别呢?她同样都支付不起。

也许你不知道厄巴科扬是谁,但你一定知道Sci-Hub,这个名字在学术界甚至在学术圈外都相当响亮,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盗版学术论文网站。

虽谓之盗版,却被整个学术界所拥戴。

“付费墙”是每位研究者都绕不开的一堵墙,随便在爱思唯尔旗下的在线期刊打开一篇学术论文,我们可以看到这篇文章被明码标价为$35.95:

再让我们打开Springer随意搜索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价格是EUR34.95:

而Wiley-Blackwell下的一篇文章价格更是高达$42:

也许有人会说,著作人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文章收费是理所应当,但出版集团明码标价收的这些费用真正回报到著作人身上了么?

答案是否定的,著作人是拿不到稿费的,大多数情况下还要付版面费。这些高额的订阅费用,通常用于支撑整个学术出版业界的运作。

目前在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几乎是学术成果被承认、学术机构间正式交流成果的唯一方式,而出版集团们也清楚的认识这一点,大出版集团牢牢地把控住了期刊话语权。

厄巴科扬早在哈萨克国立科技大学做研究项目时同样遇到了“付费墙”,当她发现自己面对一个又一个“付费墙”时,她开始想为什么不能跳过它们。

厄巴科扬在12岁的时候学习了HTML,在上大学之前,学习了PHP、Delphi和编程语言,在2005年进入哈萨克国立科技大学学习信息技术与安全专业,做一个准黑客程序对于她来说并不是难事。

最初,她编写了一个脚本,用MIT的学生账号自动登录各大期刊网站,然后下载论文。后来变成了可以“一键使用”的Sci-Hub。

Sci-Hub正式诞生于2011年,人们可以在Sci-Hub搜索论文,通过程序脚本、使用某个大学的登录账号,跳转到论文的下载界面,这是通过大学的服务器完成的。

然而,如此这般,出版集团是不可能察觉不到的,在与出版集团作斗争的同时,她一边开始自己的研究生学习,一边开始重写代码,并把整个数据库做了好几个备份。

新的脚本能自动检查各大高校网络代理的运行情况,并在大学账号中切换。但出版集团们最是擅长游说,他们联系了大学。

为了彻底绕开学校这一关,厄巴科扬修改了脚本,不是从学校账号直接获取论文,而是获取文章的密钥,用密钥从数据库直接下载论文。

这个策略沿用到了现在——只要你有论文的DOI,输入Sci-Hub的搜索框,就可以在浏览器中下载pdf格式的论文,这让各大出版集团从技术上几乎无计可施。

不知可否有人了解阿伦•斯瓦茨(AaronSwartz),他是Creative Common的发起者、著名网站Reddit的创始人,斯瓦茨因为使用自己MIT的账号大量地下载学术数据库Jstor上的论文用作公开分享而被起诉,随后不堪压力而自杀。

现在唯一能保护厄巴科扬的,就是她身处俄罗斯这个事实。

在万千学者心目中,厄巴科扬是一个战士。然而有趣的是,一些人赞扬,“在厄巴科扬成为海盗之前,她是一个有抱负的科学家,具有哲学和计算机编程的诀窍”。

但厄巴科扬却坚定的认为自己“一直是个海盗”。科学家也好,黑客也好,甚至海盗也罢,厄巴科扬真正为研究者们拆除了一座座坚固的“付费墙”,是真正的学术界女王!

 

 

致敬学术界“盗版女王”——Sci-Hub背后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http://t.zijieimg.com/Xj5GjH/

转载请注明:徐自远的乱七八糟小站 » 致敬学术界“盗版女王”——Sci-Hub背后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喜欢 (0)

苏ICP备18041234号-1 bei_an 苏公网安备 320214020013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