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人发表的SCI文章中共同一作越来越多,共同一作真的可以看做第一作者吗?(21个回答) – 悟空问答

论文 徐 自远 2733℃

在学校做职称评审工作,题主说的问题我也发现了,特别是在生物、材料和化学领域,共同第一作者越来越多,也不光是中国人这么玩,老外也这么玩,至少我接触到的共同第一作者,大多是和国外同行分享的,一个单位两个共同第一作者的情况比较少。

共同一作的情况其实很正常,几个作者贡献是否完全一致恐怕很难用尺子去准确衡量,但如果贡献“相当”的话,署共同第一作者也是合情合理的。

不过,大家关注共同第一作者的问题,主要还是从职称条件出发的,不少人觉得共同第一作者,加上通讯作者,是占了大便宜,由于杂志社并没有明确限制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人数(我也见过多个共同通讯作者的情况),很容易鼓励研究者去争共同一作,长期以往,败坏国内学术风气,也影响国家的学术声誉。

因此,目前很多学校在职称评审办法上面对共同一作或共同通讯都做了限制。像我们学校,共同一作可以有,但有几个共同一作,这篇论文就认几分之一。另外,都是本校的通讯作者,只认第一个。如果一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非同一个人,那其中一个人已经用这篇文章来参评职称了,另外一个人就不能用其来评职称。这些办法不一定科学,但可以有效地杜绝成果一文多用,降低共同一作、共同通讯作者等在职称评审中的功效,对这类行为不明确限制,但也绝不鼓励。

 

01

可以看做第一作者,但是顺序依然有所差别,一般按照贡献度进行排序,除非某些特殊情况。理论上,共第一就是贡献等同,但真实情况往往不是这样,并且贡献度这个东西你咋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单位对发表文章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拿我们医院新拟定的标准举例,科博毕业,如果是单独发表,只需要B类一篇即可。如果是合作发表,就要看你发表文章的档次了。

  • 5分以下A类,只有两名共同第一作者;
  • 5分及以上,共一排前2;
  • 10分及以上,共一排前3或前2;
  • 15分及以上,共一排前4或前3;
  • 20分以上,共一排前5或前4。

02

理论上共第一可以看做第一作者,实际上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名字的排序尤为重要。至于为什么共第一会越来越多?原因估计有如下几点:

  • 低垂的科研果实早已被摘的干干净净,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合作是其中一条出路;
  • 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结束,不仅仅是各自领域内的人要合作,各个领域相互交叉才能熬得出头;
  • 一线的科研工作者,也就是真正干活的多是学生,大牛们提供平台、条件、方向和指导。学生终究是要毕业,毕业的时候,课题不一定做的完,总要有人接下去。大家都做了,那就共第一吧。

我就有一篇共同一作的论文,为什么共同一坐呢?看看我们这篇文章的历程,首先,论文的初始idea是我在博士期间就发现的,鉴于当时有其他的研究工作,这个发现尽管很有意思,但是也暂时放下了。后来一个师弟进组沿着我的研究方向继续做,很自然作为师兄兼领路人,就把之前的想法与师弟分享,同时得到了导师的支持。在这一时期,我们共识的作者排名,肯定是师弟一作,我二作。也因此,我也只负责把详尽的实验方案贡献出来,具体怎么实施自然是师弟的事了。经过大约一年有余,尽管已得到很多重要的结果,但离发表高水平论文还是有很大差距,这时人员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师弟申请到国外研究生,而我暂时留组工作。这样一来,本来师弟冲在一线的研究工作,全部落到我这里了,我也欣然接受。时间又过了快两年,这期间我补充了很多重要的研究进展。根据贡献,我们俩已伯仲之间,不好说谁的贡献更大。但问题是这时大家都需要这篇文章,在一作的问题上,我也和当时的导师交流过,他也认可我的实际工作大一些,但是鉴于已答应师弟为一作,况且他也确实一直了参与讨论,尽管实际实验工作是由我来做的,还是把他放前面,为了体现我的工作量和重要性,自然我必须为共同一作。这样至少大家都能勉为其难的接受。结果是,我们这个工作,经过我们俩接茬干,多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发表在业内认可的高水平杂志上,也没辜负我们实际的贡献及共一排名。多说一句,如果落得个中等的杂志水平,估计我也欣然接受二作的排名了。

共同第一2个,再加通讯作者,1篇文章3个人受大益,真会玩。

必须排出一二名次,不计算通讯作者,1篇文章,只有一个第一。

近几年,国人发表的SCI文章中共同一作越来越多,共同一作真的可以看做第一作者吗?(21个回答) – 悟空问答http://t.zijieimg.com/UHVcse/

转载请注明:徐自远的乱七八糟小站 » 近几年,国人发表的SCI文章中共同一作越来越多,共同一作真的可以看做第一作者吗?(21个回答) – 悟空问答

喜欢 (2)

苏ICP备18041234号-1 bei_an 苏公网安备 320214020013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