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了,一个80后玩家的游戏编年史,是哭着写完的
每每到了年底,人就会变得多愁善感起来。作为一个作家,我在这时写些回忆,写些总结,也是应该的吧。当然了,今天这篇文章并不是要回顾我的作家生涯,而是要聊聊我的“玩家生涯”。
今年初大家都在聊“最后一批90后都已成年了”的事儿,但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明年(其实明天就算明年了吧),最后的一批80后,也都要“三十而立”了。
关于80后的段子网上很多,我也就不重复了,什么大学啊,工作啊,房价啊……其实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苦和甜,每代人的成长环境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也不用觉得自己有多特别。
有些倒霉的事,你赶上也就赶上了,历史上比你更倒霉的人有的是,没什么好抱怨的。有空怨天尤人,还不如想想,有哪些东西,是只属于你这代人的宝贵财富。
我是88年出生的上海人,要说我这代人赶上过什么幸运的事儿吧,那大约就是我们的童年刚好赶上了广电成立前文化最开放最自由的一段时期,当时又是中日外交的蜜月期,于是我们在一个网络根本不存在的年代,就接触到了许多经典的日本动画、日剧、美剧……并且经历了中国游戏市场的拓荒期。
我与电子游戏的初次接触和大部分80后一样,是从红白机FC开始的。
我估计大部分人都对自己的第一台游戏机印象深刻,我也是……我家里的第一台游戏机并不是“小霸王”,而是一台外形和黑版小霸王几乎完全一样的山寨机(当然了小霸王本身也是山寨机),牌子叫“终结者”。
虽然具体是几岁开始玩的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我能确定是在小学一年级前后吧。我并不清楚那个时候的中国大陆有没有获取正版游戏机和正版游戏的渠道,反正一般老百姓家基本是弄不到的,那时候的版权意识与其说是薄弱,不如说是根本没有。
那时我们玩到的游戏机和卡带,几乎都是沿海地区制作的山寨和盗版,机子的价钱我已记不清了,卡带的话,至少我家附近的商店里是100多一张。
那种橙色/黄色的盗版卡带,就堂而皇之地放在百货商场的柜台里卖,事实上我到二十几岁才知道正版的FC/NES卡带长什么样。但是这盗版游戏的价钱和正版倒是差不多贵(以当年的美元汇率来算),当然了,我估计,根据地区的不同,价格肯定也不同,上海这边绝逼算是贵的。
绝大多数卡带是100元上下的价格,200的卡很少见,其实我说这些卡和正版价格差不多也不确切,因为正版卡带通常都是一张卡里只有一个游戏,但盗版卡以“合集”居多。
我们通常都买三合一、四合一到八合一的,这种小合集里一般都是好游戏,我们以前管这种卡叫“强卡”,比较经典是一款就是所谓的“热血八合一系列”。而你要是贪便宜,买个什么999999合一……反正这种傻逼事大家也都干过,结果我就不说了。
当年那些盗版卡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会有BUG,我遇到过比较坑的有俩,我至今记得:
第一个:有一张卡里有一个非常诡异的游戏,是的辛普森一家,但被强行移植到了FC的卡里,于是第一关喷漆关卡有好几个地方由于涂层错位无法染色,但还是可以用道具强行染色通关,就是很麻烦(顺带一提这个游戏继承了MD渣游戏的光荣传统,难得一逼,我至今没突破过第二关)。
第二个:忍者神龟3,我玩的版本只有四条命,而且小兵和BOSS都是血巨厚、攻巨高,AI也高,且无法续关……多年后我才知道,konami给这个游戏做了正版保护,盗版卡带进入游戏时,标题上方检索不到konami的logo,游戏就会自动变成地狱难度。
小学三年级以前,FC上的游戏就是我全部的游戏经历了,直到三年级下半转了一次学,新世界的大门向我敞开。那应该是97年吧,那年我在同学家玩到了世嘉的MD,在“电脑房”(那时候没有网吧)玩到了红色警戒,还接触到了游艺厅(就是街机房),在那个未成年人各种随便进出游戏场所的年代,我开始真正感受到了游戏巨大的魅力,而这个坑一掉……就到今天都还没爬出来。
当年家里穷,电脑是绝对买不起的,家里的“终结者”坏了,就换成了“小霸王”,你问为什么没有买世嘉的主机MD?这是个很简单的逻辑,因为你换一台FC,以前那些FC的卡就都还能玩,但你换了MD,所有游戏都要重新买,家长也不是不想答应你,是真没那闲钱。不过这也挡不住我把仅有的零花钱和压岁钱拿去捐给电脑房老板。
紧接着,就来到了1998年,星际争霸问世了。那个时候,电脑房里一时间全是打星际的,我作为一个9岁就以RTS游戏(红警)入门的“高端玩家”,投入星际大潮自然也是顺理成章。虽然之前除了红警之外也玩过沙丘2000和帝国时代,但星际就是星际,为其着迷也是理所当然。
我记得那段时间,有一期的新民晚报上,在一个角落,居然刊登了星际争霸1的单人模式秘籍……那几天整个学校的男生都在回家找那天的报纸。
说起来,当年那种加起来只有十台电脑左右的电脑房也是很有趣的时代记忆,几乎每隔几条街就有一家这样的店,店门都是那种横拉门,门体要么就是用很深的有色玻璃遮挡,要么就是里面用帘子遮住,平日里门窗紧闭,店面也是什么标识都没有,搞得跟开妓院一样鬼鬼祟祟……
小孩们进门的场景特别搞笑,仿佛是去买毛片一样,先把门拉开一条缝,然后门里会有个“看门的”阻止你把门拉得大开,孩子通常会来一句“机子还有伐?(因为电脑少,经常坐满)”,对方只要看到是孩子,甭管有没有空机器,几乎百分百会回一句,“先进来。” 而你进去之后呢,就跟在小的理发店里排队等前面的人理完发一样,先“等”着。
电脑房最火的那几年,如果几个小伙伴结伴一起去,经常是要“等”的,等前面的人时间到了,有机器空出来了你再上,等的时候呢,就站在人家背后看。
其实那会儿,跟现在看别人直播玩游戏差不多,你还能站在背后现场吐槽,比弹幕吐槽有效多了,对方还不能假装没听见,当然你吐槽的时候肯定也得注意分寸,毕竟弹幕吐槽不用担心人家一转身就来抽你。
那时有个段子,我一同学在网吧里等位子,看到一个小学生玩的太菜,一拍对方后脑勺:“玩的这么差,浪费机子,回家写作业去。”,结果小孩大喊一声:“哥,有人欺负我。”边上一排小青年全站起来看着我同学。结果当然是他立马怂怂的回家写作业去了。
那会儿也没人上网,IE浏览器躺在桌面上简直就是个废物(当然它现在也是),电脑房里全部都是在局域网里打游戏的,要么星际1,要么暗黑1,不玩这俩的就是在玩百战天虫、英雄无敌3,还有玩仙剑1的。于是就有了两三个小伙伴共用一台电脑的搞法,因为百战天虫和英雄无敌3这些都是可以几个人一起玩的……
我印象中,从我接触“电脑房”起,它大概一共流行了不到三年的光景(同时代的还有提供SS和PS的“主机房”,电脑房是4块一小时,主机房是5块),到2001年左右,真正的“网吧”出现,电脑房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在“电脑房”时代的末期,由于生意不好,老板就不允许你们两三个人一起玩一台电脑了,“不开机器的就出去,不要站在旁边看”,这话以前是听不到的,后来就常听到了。
现在回忆起来,我在电脑房时代玩的最多的三款游戏是星际1,百战天虫和金庸群侠传(单机版,那会儿根本没网游版)。
那些年,你打的菜没关系,电脑房里还会有高手现场指导你,也不为钱,就为装逼,单纯美好。
2001年,网吧的井喷式发展期来了,那是CS的黄金年代,一个网吧里九成的电脑都在局域网里打CS,我也不例外。
那年我13岁,CS打得真心还不错,局域网里随便进个地图打个几轮,杀人基本就是第一第二,那会儿的反应是真的快,而且FPS游戏不像RTS游戏那样,打打局域网的局,不需要什么智力,枪刚就是王道。dust、dust2,吊桥,方块,仓库,那时对这些图比对自己学校的地形还熟悉。
我还在仓库地图研发了特别无耻的“必胜战术”,开地图的时候先把“杀友军惩罚”关了,然后每次选T先把人质全部枪毙,杀完以后躲进通风管道第三层的拐角里蹲着,天下无敌。
同年,我的视力急速下降,很快就近视了,当然那也不全是因为玩游戏,以我有限的零花钱和课外活动时间,一个礼拜去网吧的时间加起来也不可能超过六个小时。
那年我家依然没有电脑,也没有FC以外的主机,而我基本上也已经对FC没有兴趣了;问同学借过Gameboy玩(是的,我人缘好,借的到),玩了一两个礼拜Pokemon和机器人大战,烧了好多电池,后来就还了。
在本身就没什么零花钱的情况下,我琢磨了一下如何最有效率地把钱换成乐趣,最后发现买各种缩印本的世界名著和侦探小说看比较靠谱。
所谓“缩印本”呢,就是把字印得小一点的书,字小了,每一张纸上的字就能多一点,一本书用的纸就能少一点,成本也就低一点,价格也就便宜一点。于是一直看这种书的我视力也就跟着走低了一点……
小学到初中时,有个哥儿们家里条件比较好,又正巧跟我住一个小区,印象中好像直到初二为止,几乎每个周末我都会去他家蹭电脑玩,一起通关了不少游戏。
其中比较有成就感的就是一起通了《盟军敢死队》系列,以及与之相似的《赏金奇兵》系列,另外还玩了不少奇葩的单机。
初中前几年叛逆期了,玩得很疯,开始见缝插针地利用午饭和放学后的时间去网吧或者游戏机房(游艺厅),我念的初中附近就有一个游艺厅,一块钱能换四个币,我当年可是《合金弹头2》可以一命冲到第五关地铁站的,一块钱可以在里面泡很久。
我那哥儿们玩《天外魔境》特别厉害,但最终BOSS的龙形态实在太赖,最后这个BOSS始终没见他通关过。
其实那个时候是《拳皇97》最流行的时候,但我俩玩的冷门,不去凑那热闹。
关于这个游艺厅还有个逸闻——我家住的小区和那个游艺厅只有一街之隔,小区绿化带里有一种草,拔一根,把尖儿摘下来折一下,伸到游艺厅的街机投币孔里以一定的角度捅两下,机器会视为已经投币了;这个操作我见别人弄过好几次,可我始终没能学会……玩这种操作的人也都是遮遮挡挡的,毕竟被老板抓到估计要被抽,另外就是我很好奇他们究竟是怎么发现这种操作的……
另一个我遇到的奇葩事是有一次我在这个游艺厅玩的时候居然停电了,由于这个游艺厅是开在商场地下室的,停电之后完全是黑的……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知道什么叫伸手不见五指,你平时闭上眼睛感觉都没那么黑,因为你隔着眼皮多少能感受到一点光源……但那儿就是完全漆黑的。
后来我是跟着人流从黑暗中一路摸到出口离开的,至今不理解那帮人怎么在黑暗中找到的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上初中那几年,“恶少”也比较猖狂,猖狂到都上了报纸和新闻了,这群人也就是所谓“不良少年”,平日里抽烟喝酒烫头打架,然后拦路抢劫中小学生,大约就是古惑仔那套吧。
基本上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遇到过这路人,事实上我们这种公立学校,当时每个班至少有一两个这种恶少。像我这种7月下旬生的,当时在班里身高排倒数,人瘦得跟能飘起来一样,体育又超级差,遇到恶少的概率就更高了。
上海话管不良少年抢钱叫“拗分”,我少年时期被拗过蛮多次的,甚至到后面都有点处变不惊了,因为本身也没什么钱,经常就是只带一两块去游艺厅,那会儿的不良少年也不挑,两块三块也是肉,拿了钱一般也就走了。
说起这些人……大概是五年后吧,我有一次在网吧上厕所,正巧听到外面俩不良在抽烟聊天,太详细的我记不清了,只记得其中一个说要去找工作了,还说了一句“总不能给人看一辈子场子吧”,但又说不好找,因为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做混混,现在年纪大了想读书读不了,想找轻松的工作也没有。
那大概是在06年左右了,古惑仔那套抽烟打架装大尾巴狼的东西已经开始没什么市场了,我也挺好奇,那些当年的不良们后来都去哪儿了,现在又在干嘛。
有点扯远了,还是说回去。02年底到03年,家里终于买了MD,因为我把哥儿们的MD卡带都kiang来了(他家有电脑,所以FC和MD基本也就吃灰了,只是整个主机kiang来有点过),在得知不用再多花钱买许多个游戏后,我爸总算给我买了MD。
顺带一提,那个时候FC的卡带已经跌价到了50块四张随便挑的价位,已经算是底层淘汰品。不过我这种穷人家的孩子在家玩玩过时的主机也挺开心了,因为在家玩毕竟不用钱,玩PC游戏可以去网吧。
这年,《魔兽争霸3》(同时期其实还有《无冬之夜》这样的神作,但始终被魔兽压一头)横空出世,在很短的时间内在网吧里做到和CS分庭抗礼,没多久就把CS给灭了。
CS在中国网吧中的兴衰,我觉得可以总结为——兴于1.5,衰于1.6;CS1.6版本的推出,成为了压死它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起初1.6出来的时候也很多人也去玩了,然后玩家们很快就发现,当警察有了防爆盾牌这个新道具之后,这就是另一个游戏了……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反恐精英”了,因为恐怖分子全得死!
直到后来,坚守CS的那批人,还是回去打了1.5,当然我也不太了解了,毕竟我去打魔兽了。
另外,那个时候,一些网游也开始冒头,比如《欢乐潜水艇》、《疯狂坦克》等等,不过我都没深玩,后来《RO》出来以后玩的比较多一点,但也没坚持,毕竟点卡收费模式对当时的穷学生来说还是有点伤的。但必须承认,RO是一款好游戏,即使他的中国代理商是个傻逼公司。
那段时间,由于魔兽3的爆火,游戏的火爆被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连电视这种主流媒体上都有了“游戏类节目”,我记得上海这边那个节目叫《游点疯狂》,有两位主持人,女主持我实在想不起名字了,男主持是“大虾”,可惜这个节目还没放到半年,就随着一场风暴而消失了。
不知道为什么,就在“电子竞技可能成为第九十九个体育类项目”,各种形势一片大好,中国电竞貌似正要腾飞的时候,一系列的禁令和政策突然到来,把中国电竞带入了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严冬。
时间来到05年,我17岁,在宽带慢慢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我家里终于也有了电脑,但没网……宽带太贵,用不起。
第一台电脑的配置我至今都记得,256MB的内存,80G的硬盘,集成显卡,跑个GTA罪恶都市都卡卡的。除了重温《暗黑2》(以前在朋友家里玩过)这类经典之外,我和许多奇葩单机游戏的缘分也开始了。
那年头买游戏都是路边盗版盘,五六块一张,你永远不知道盘里的游戏是什么版本、有没有被魔改过……你甚至不知道里面的游戏到底是真的假的……有时候买张盘回去,里面的安装文件本身就是坏的,或者游戏和封面上的根本不一样,比如我买到过一张《真三国无双3》的盘,里面是个魔改版本,玉的属性效果默认99层。
曾买过一个叫《妖怪与乡巴佬》的魔性游戏,还有《新世界海盗》(这个我现在有时候还会在笔记本上拿出来玩玩),迷之好玩。还有《玩具兵》,《轩辕剑系列》《上帝也疯狂》,《模拟人生2》,《虚拟人生1、2》,《明星志愿2000》,《三国群英传系列》等等对现在的玩家来说可能有点陌生但非常好玩的老游戏。
接下来谈一个大家可能比较期待的话题……
没错,就是H-GAME。
我最早接触的一款叫《通勤快乐痴汉GO》,后来我就遇上了I社。当年的I社也是一家正经的游戏公司,做正经游戏把自己做到了倒闭边缘,然后一咬牙一跺脚,推出了《监禁》,不但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还让自己在3D-HGAME界一骑绝尘。
时至今日,《监禁》也是一款绝对的经典之作,比起现在I社的那些无脑啪啪的作品,《监禁》优秀的游戏性和情节都显得更加突出了,高难度的解谜、枪战,穿插通关后的H“回报”,堪称完美的游戏节奏。
后来的《人工少女》我玩过二代三代,个人感觉并不如《御宅伴侣》系列;至于《尾行》系列,我好像只玩过三代也不知道四代,只玩了第一个任务就觉得无聊删了,倒是后来有不知道是哪家公司出的一款叫《欲望之血4》的游戏感觉不错,可惜游戏太难我没能通关。
04-06年,网吧业进入了稳定期(也没几年好日子了,因为宽带也开始普及了),那几年,每逢周末,我还是会和几个初中的哥儿们一起去家附近的网吧玩。
那时FPS和RTS这种比较硬核的竞技游戏已经开始衰落,各种韩国网络游戏则遍地开花。当时有一款颇有趣的游戏叫《M2》,游戏里人物角色和机甲角色的等级是分开练的……不过这游戏我也没玩多久,毕竟要练两种等级太肝了。
那时我还和几个朋友玩了一段时间《劲舞团》,我知道你们看到这三个字时脑子里立刻蹦出了许多关联词来……其实,这游戏一开始也并不是“脑残”的代名词,最初我们也是当竞技类游戏在玩的。
可惜,不到两个月,这个游戏就开始被各种外挂占据,我发现像我这种正常的玩家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开着挂聊天的,买虚拟衣服刷喇叭骂人装逼的……
是的,那几年,“非主流”开始流行了。满屏的火星文和扑面而来的愚蠢言行成功将我劝退。好在那时的选择也比较多了,不玩这个可以玩别的,那时MU和RO都已进入了私服时代,《泡泡堂》《跑跑卡丁车》《街头篮球》《劲爆足球》正在冒头。
我也是在那几年,成功在卡丁车和街篮上体会到了什么叫“免费玩家是付费玩家的功能之一”这档子事儿,从此对韩国游戏一直都没有过好感。当然,我对国内代理商也没什么好感。当年我玩RO官服的时候,中国代理商把经验和宝物掉率大幅调低的操作,已经让我领教了什么叫吃相难看。
后来我玩《三国无双OL》时,更是刷新三观(这游戏的代理商骚操作太多我写不过来了,反正很快倒闭了)。
那几年,我玩过一款比较良心而且挺好玩的网游叫《骑士》,倒闭了。
真正意义上完全免费测试的优秀良心网游,《指环王OL》,倒闭了。
国产辣鸡游戏,消费电视剧IP的《武林外传》……这个我要多聊几句。
《武林外传》的网游我倒不是不想玩,而是实在玩不下去,这个游戏当时又名“枪豪传奇”,因为只有枪豪可以通过把身上的一套防具敲到加几(反正不高,好像+4或者+5吧)来实现被同等级怪打只掉1血的“不破防拉怪”,然后拖一堆怪,通过AOE技能刷掉,以此来实现低成本练级。
而我练的剑客职业,既不能把防升到不破防,也没有AOE清场,剑客练级时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你去接了一圈同等级乃至比自己低一两级的任务,一只一只地把任务要求打的怪打完,好不容易交掉任务,却发现……你在这整个过程中得到的游戏币,比你刚才做任务时消耗掉的红药蓝药的价格,还低。
也就是说,这个游戏,你不充钱,正常做任务玩,你的资金居然会负增长。讲道理,我很佩服这个设计师……不过考虑到是完美这种公司做的,也可以理解。
这个公司的很多骚操作我也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自己网上搜吧。
大概是06年,我终于有宽带了,玩过一段时间dota,打得还行,但没打下去,那时候开图和踢人挂的太多,因为注册账号很容易,打多了戾气都重了。
《魔兽世界》刚开服的时候我想入坑,发现家里的电脑带不动,之后的五六年里,我那台机器从主板到CPU到显卡到内存条……反正除了硬盘和光驱,我都一件一件攒钱换掉了,只不过换的东西也没多好。
记得某年暑假,我坐在房间里,自己顶着高温,掀开主机箱侧面的挡板,把电风扇让给我的电脑吹,因为你不用风扇吹它……它真就卡,一吹就好。那两年刷了个WOW战场的“中将”军衔,经历过60级时代最老版本荣誉值系统的朋友应该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现在想想……我和暴雪的缘分要是能在那时候断了就好了。后来,又玩过《快乐西游》、《DNF》、《弹弹堂》、《洛奇英雄传》等等,很多以前是端游的游戏都已页游形式开始登场了,记不清了,反正WOW还是断断续续在玩,有时AFK一段日子,后来还是会回归,WLK时期去玩过台服,大灾变又回国服。
烧了不少点卡月卡,换个好几个区,也练过很多号,我记得最肥的号就是那个“中将”军衔的牧师,TBC末期时我几乎把这个人物能拿的所有成就都拿完了,连月光林地那种犄角旮旯的声望都刷崇拜了。
大灾变版本时,设计师用行动让我们知道了TBC和WLK有多优秀,我又退坑,没想到这一退就再也没回去。
08年左右,央视给杨永信拍了一期节目,名字我至今记得——《战网魔:谁把天才变成了魔兽》。
这个视频如果谁还能找到,现在拿出来炒一炒绝对火。不久后,一批中国互联网上堪称开天辟地的网络恶搞视频创作者们(我现在就只记得叫兽的客串了,其他人实在记不清了),做了一个视频短片来回击,叫《看你妹之网瘾战争》,拿这个片子和央视的片子一比,又是一次“智商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好像是几年后吧,杨永信的一些事情被曝光出来,央视自己又另外做了个片子来黑杨永信,这种自打自脸的行为倒也很符合他们的智力的。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仍没看到杨永信这种人付出任何代价。
好像是10年前后,玩过一段时间LOL的美服(反正我玩的时候国服还不存在),延迟很高,玩不下去。
不过老外骂人真的很有意思,他们词汇量少,杀伤力低,即使用英文对骂,也是中国人比较损……
转眼到了2012年,那时候《鬼喊抓鬼》差不多写完了,鬼喊这本书虽然我写了将近三年,但是没收入的。
那几年换过几个工作,工资基本都不高,要么就是我不喜欢。心情很不好地开始写《贩罪》。就在那时候,暴雪爸爸转职成孙子,捅了我一刀,这刀的名字叫《暗黑破坏神3》。
有人说《暗黑破坏神2》是2D时代最伟大的ARPG游戏,这点我基本同意,那么在此基础上,《暗黑破坏神3》就可以称为史上最令人失望的续作。
对当年的我来说,花四百多块买下这个正版游戏的感觉,就跟现在我掏钱给我老婆买个香奈儿的包一样,爽是有点爽的,痛也是有点痛的。
我玩了几天后,马上就发现,暗黑3带给我的只有痛,并不爽。暗黑3刚出时那种恶心感真心只有当年玩过的人才可以体会……
想象一下,你花一个即使在现在看来也挺贵的价钱买了个游戏,发现他的剧情和流程居然比2000年的暗黑2(不包括巴尔的DLC)还短,是不是有点坑?算了,暗黑的核心是刷刷刷嘛,剧情也不重要是吧。
当你这样想的时候,更蛋疼的事情就要来了……那个版本,从噩梦难度的第三个世界开始,一直到地狱往后,你的游戏体验始终都是——屏幕上出现了一坨精英怪,两秒后,你只摁出了两三个技能,就被涌来的怪物秒杀了,然后你跑尸,起来,重复上述过程,在大约死了七八回之后,你终于成功耗死了这批精英怪,然后你发现它们爆了一堆垃圾装备出来,全部卖掉之后换来的钱还不及你刚才死那七八次捐出去的修理费。
我也很意外,我花了在当时的我认为很贵的价格,买了一个像是半成品的游戏,其体验恶心到我居然断断续续玩了不到两个礼拜就把它删了,而这个游戏还TM是暴雪做的。最气的是,因为当年暴雪在大陆还没找到暗黑的代理,大陆玩家基本都是在淘宝买的,不但不能退款,连向官方骂街的渠道都没有。
再后来的事情大家也比较熟悉了,炉石、守望、风暴……我在很多场合说道过它们各有什么问题,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这样看来,星际2或许真是暴雪最后的节操,但由于“所有编辑器做的地图版权归属暴雪所有”这个操作,以及其他种种客观原因,导致这游戏走到今天这步。
星际2和风暴的一些问题,和dota的成功、moba类游戏的崛起、以及V社的一些操作,有着比较多的渊源,这些大家可以看别家的文章了解,简单地说就是暴雪心态有点崩了导致了一系列令人窒息的操作。
至于最近的暗黑手游,大概就是窒息转化为智熄的体现了。
好吧,不知不觉写了好长,差不多讲到这儿吧。
反正又要被吐槽更新了是吧(笑)。
2019年,我就31了,现在我的steam账号里有很多游戏,很多买完动都没动,还有些我只玩了几个小时就再也没打开过。
小时候梦想能有配置很高的电脑,能够想买什么主机就买什么主机,想买什么游戏就买什么游戏。这愿望我实现了,但现在好像有点玩不动了,或者说玩起来不是当年那个滋味了。
那个时候,生活很简单,我们也没有那么多忧虑。悠长的暑假好像永远不会结束,我们每天都想着明天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什么。
那时我们每个人都是硬核玩家,坐在FC前,对着老式的彩电,愣是能在完全不认识日文和英文的情况下把全是外国字的游戏给打通关。
我们能把那些设计并不合理的、超级难的、甚至是很无聊、很烂的游戏……乐在其中地玩上一个夏天。因为我们也没什么太多选择……要么玩这些,要么没得玩。
现在我们的选择多了,你拿起手机,随便搜一个游戏类别,就有上百个免费游戏随便玩,游戏性也不差。
只是,那些夏天,再也不会回来了。
2019年了,一个80后玩家的游戏编年史,是哭着写完的http://t.jinritoutiao.js.cn/LL2j1M/